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从“先行者”到“模范生”——常州深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观察

发布时间:2025-05-16 14:49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增长迅速,在为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的同时,其住房问题也备受关注。江苏省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调研得出人群画像:当地有52%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城市无房,68.7%希望缴存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为此,常州持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更好地帮助其安居稳业。

先行先试 探索“灵缴”试点之路

“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能贷款且利率低,对我们来说很合适。”常州维密普拉提健身工作室负责人张凯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还贷信息。

前几年,张凯和妻子在武进区星河城市花园购置了一套114.3万元的房子并申请了商贷。2021年,常州获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夫妻俩先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开户缴存,随着缴存时长和余额的积累,近期二人顺利办理了商转公贷款60.6万元。

张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次商转公使贷款总利息支出减少约3.3万元。“现在还贷压力小了,生活品质也能提升了。”他说,“我们计划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报绘画班,还打算为工作室添置健身器材。”

作为全国首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之一,常州以“破冰者”姿态放开政策限制,降低灵活就业人员进出制度的门槛,实行“宽进宽出”;让灵活就业人员与职工享受同等使用权益,实行“同责同权”;打通灵活就业人员与单位职工缴存方式的限制,通过个人缴存与单位缴存的自由转化,实现“能转能通”。自此,常州踏上了以住房公积金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安居的探索之路。

创新探索 “青春留常”助力人才集聚

常州是制造之都,也是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制造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我们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重点从仅面向大学本科生及以上,拓展到面向高职和技工类院校毕业生。”常州中心负责人表示,该市2022年4月出台住房公积金支持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对31所在常高校、职业院校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的应届毕业生,给予“300元首次缴存补贴+2500元留常缴存补贴+20万元优惠贷款额度”的支持。

为发挥好政策作用,常州中心还与高校合作,聘请校园推广大使,发动学校招生办、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提前介入,以班级为纽带,使住房公积金支持“青春留常”政策精准推送落实到每个毕业生手上。建立从毕业前宣传推介,到毕业时缴存补贴,再到购房时额外支持的连贯落实机制,确保毕业生享受政策红利不间断。

截至2024年年底,常州共发放毕业生首次缴存补贴30847名925万元;发放留常缴存补贴16895名4223.75万元;发放贷款113笔6882万元,支持住房消费12718平方米,节省贷款利息支出334万元。享受首次缴存补贴的毕业生中,留常就业创业者达70%,其中外地毕业生占69%。

“通过政策倾斜,不仅助力毕业生等解决住房问题,更为产业发展‘筑巢引凤’,推动城市人口集聚与规模扩容。”该负责人表示,今年,给予留常就业创业毕业生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再次被列为常州民生实事。

争当示范 提供可复制经验做法

“十四五”期间,常州预计新增灵活就业人员3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6000人左右。

为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安居,常州中心推动试点广覆盖——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支持退役军人保障工作,开展“一行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等活动,推进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烟草行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截至2024年年底,常州市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灵活就业人员累计达18万人,缴存60.45亿元,累计4.3万人办理贷款201.11亿元。

今年,常州中心继续深化试点工作,探索制定补缴、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人群,计划新增灵活就业人员8000人。

数据背后,是无数灵活就业人员从“租房漂泊”到“扎根落户”的人生转折,更是当地对“保障人人享有住有所居权利”的生动诠释。

目前,常州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破局—突破—深化”的有效路径。在三批次共30多个全国试点城市中,常州的正常账户实缴率、当月贷款人数及累计贷款人数等指标均位居前列。

“我们将努力探索更多好的经验做法,争当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模范生’,为更多城市破解灵活就业群体安居难题提供可复制的‘常州模式’。”常州中心负责人表示。

摘自 《中国建设新闻网》 2025.5.16 邱修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